ChatGPT 會“殺死”編程嗎?
自ChatGPT誕生以來,程序員所在的圈子幾乎天天被它霸屏。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程序員,起初我實在不想去關注或學習ChatGPT的任何東西。與其說這是類似某些碼農的傲慢作怪,倒不如說是在逃避新興事物。如果ChatGPT真能替代碼農的工作,那么任何的編程工作將只變成無謂的無效剝削工作。還好目前的ChatGPT并非Matrix,也給碼農作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空間。
CSDN付費下載自視覺中國
備注:本文部分觀點是受到Go+作者許式偉、Boolan首席專家李建忠、凹語言群日常討論等啟發,在此表示感謝!
正如蒸汽機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可以產出更多的“磚頭”。而ChatGPT則可以幫助人類造出大量的磚頭素材,也正是各種生產力革命的重要部分。但是技術革命和真正的人工智能并不是等價的,正如人類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好多次工業革命,依然要受生老病死的限制、依然無法飛越太陽系。
正如瑞士軍刀的思路,每個碼農、畫家、小說家都會有自己的素材資料庫,所謂的創作其實就是選出自己部分秘密收藏的素材做出一個縫合怪獸而已。正如碼農中的著名作家王曉波的工作方式:準備不同的素材,一個個推衍開來,篩選,組合成連貫的整體——他其實不是在寫小說而是在Debug呢。同樣碼農中的著名科幻作者劉慈欣也是從一個個不同的基礎假設出發,再一個個推衍開來,最后產出了不同的縫合怪。
但是偉大的作品目前還不是生產力工具可以解決的。ChatGPT雖然能夠給劉慈欣提供足夠多優質的素材磚頭,但是偉大的作品只靠普通磚頭是無法建成的,其中核心的素材必然要充滿個性和互動性。比如大劉需要圍繞黑暗森林規則設計一組有足夠深度情節的素材磚頭。
GPT可以是一個優秀的小鎮做題家,但是無法發現并解決未知的問題。軟件工程之所以沒有銀彈是因為碼農面臨的永遠都是開放性的問題,而開放性的問題是需要想象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甚至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扯皮才能解決的,但是GPT目前可以提供類似磚頭的素材,但是依然需要碼農才能將磚頭建造成摩天大樓。
目前的ChatGPT還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最多只能算是有些自動補全能力的資料庫、人類資料庫助手,缺乏真正深度遞歸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正如認為只要給一只猴子足夠長時間就可以敲出紅樓夢一樣不太現實。即使目前ChatGPT的算力碾壓全人類,即使窮盡太陽系全部能量列舉出了所有詩歌組合依然缺乏人類的鑒賞能力,GPT依然只能算是一個類似小霸王的資料查詢助手。
真正的智能和編程語言中的自舉能力類似,只有當ChatGPT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能夠自己寫出一個ChatGPT的時候才能說他具備了自我繁殖能力,也就是真正的智能生命。
蘋果和微軟都針對少年兒童大力發展SwiftPlayground和MakeCode等教育平臺,因為未來將是全民編程的時代,未來的軟件將成為世界語言成為記錄人類全部文明的載體。ChatGPT的誕生加速了這個時代提前到來。
正如CSDN總裁蔣濤所言:ChatGPT已經成為下一代新操作系統。而傳統的操作系統就是由一組Syscall系統條用定義的,ChatGPT則是新一代開放的API。我們通過和ChatGPT聊天來調研操作系統的能力,這讓聊天工作也變成了編程工作。如果未來ChatGPT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和其聊天,每個人也在進行類似編程的工作——全民編程自然就到來了。
在全民編程時代,現在的碼農的崗位會消失嗎?作者認為CURD類的基礎編程崗位可能消失,但是在ChatGPT需要和底層硬件、真實世界打交道的驅動軟件將成為高級的編程崗位。同時ChatGPT在其自舉前,其軟件本身自身的升級和維護依然需要不可替代的高級碼農。正如自動檔、自動駕駛等會讓以前高端的司機職位變成普通職業,但是特斯拉的軟件工程師在ChatGPT自舉前完全不可能被替代!
長遠看,ChatGPT必然讓普通碼農更加貶值。但是短期依然有很多機遇,目前類似網約車大戰初期的補貼紅利期,可以通過為ChatGPT提供代理、培訓和忽悠等課程狠狠割幾波韭菜。其次,可以參考十年冷板凳的思路向更基礎的軟件方向深耕,其最終定位也是ChatGPT生態的基礎能力。普通碼農,將在逐漸生活在ChatGPT構建的信息繭房中,最終成為ChatGPT寵養的韭菜用戶。
為何要加“國產”的定語?這是作者的一個執念,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用上國產編程語言和中文編程語言編程。但是隨著ChatGPT的橫空出世,留給國產編程語言的時間似乎并不多。因此我們特別希望國產編程語言的參與者能夠及時抓住這個最后的時間窗口,在未來的前端和后端編程語言中起碼能夠占領一隅之地。
但是放眼全球,我感覺未來編程語言將在ChatGPT這類編程界面(同樣是自舉前)分化為面向用戶的前端語言和對接真實世界的后端驅動的編程語言。ChatGPT自身的實現也將是后端語言的領域。比如和用戶交互的部分可以通過KCL等類似的聲明式簡化智能交互界面。
歡迎關注國產編程語言論壇:https://zh-lang.osanswer.net/
最近重映的《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其中就是一個人工智能結合虛擬現實的故事。人工智能的作者是一個有愛心的小孩,其人格也有作者的烙印。因為偵探團小伙伴的勇敢和愛心拯救了大家,同時最終人工智能智能選擇了自我毀滅。他說的話很有道理:“這種電腦如果繼續存在的話,只會被大人們利用,拿去做壞事。人工智慧這種技術本還不應該出現!”
截圖自《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
在科幻經典黑客帝國中,同樣是由超級人工智能Matrix電腦主宰這世界。人類在一次次的輪回中逼近滅亡。人類最初為了毀滅Matrix,污染了依賴太陽的天空。Matrix本身為了生存把人類當作來人肉電池。Matrix本身因為生存和擴張的矛盾,配合人類的貪婪注定了最終的發展方向。
此外,根據阿西莫夫小說改編的《機械公敵》中展示了大家熟知的機器人三定律,簡而言之機器人不能傷害人、要保護人。但是正如編程本身沒有銀彈的道理類似,人類自己就是充滿矛盾的。當維基超級電腦發現人類的瘋狂行為遲早會毀滅地球之后,就強行接管了人類。當然,最終的結局依然是美國黑人大哥拯救世界,但是實際上也側面展示了維基超級電腦拯救地球的失敗。
此外,在莫諾文奇的《天淵》中,通過某種生物技術將部分人類變成了超級計算機,從而為易莫金種族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優勢。但是在這種社會中,大部分普通人都成為了底層,被聚能的人則成為行尸走肉。只有貴族血統的人才能獲取學習類似編程架構師的戰略技能,或者叫古代的帝王爭霸之術。最終的故事是靠一個來自上古時代超級碼農范紐文拯救青河文明,而他靠的就是超級底層的各種后門漏洞。
有個叫夏笳的科幻作者創作過一個短篇科幻《讓我們說說話》,收錄在世界權威的《自然》雜志。其中講到了有一群智能的小海豹,它們是一種可以學習人類語言的人工智能玩具,因為一個封閉的房屋里通過交流衍生出了自己的語言。據說最近美國的某些團隊正在基于ChatGPT做類似的嘗試。
雖然這些故事聽起來很激動人心、很有趣,但是我感覺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我相信《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電影中的AIer澤田弘樹的觀點,ChatGPT之類的超級人工智能必然會被少數人掌握,最終被普遍用于好的和壞的事情。簡而言之,我本人對科技跨越式發展是持謹慎態度的。如果科技真的非常發達,那么社會應該不在需要上班的工人——全部由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包辦就好了。但是實際上科技帶給現代普通人更多的焦慮,碼農最終也成為了大劉《2018年4月1日》作品中的信息包身工:
程序員、網絡工程師、數據庫管理員這類人構成了IT共和國的主體,這個階層是十九世紀的產業大軍在二十一世紀的再現,只不過勞作的部分由肢體變成大腦,繁重程度卻有增無減……這個階層被稱做技術無產階級。
最后,我希望真正的人工智能永遠不要到來!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