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2納米制程預計2023年風險性試產,三星彎道恐難超車
使用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MBCFET)架構。
這是由于3納米已達FinFET技術的瓶頸,會出現制程微縮產生電流控制漏電的物理極限問題,就算有EUV技術加持,但2納米勢必要轉換跑道。雖然三星提早在3納米就打算采用GAA,意圖在此技術上彎道超車臺積電,但臺積電研發多年的納米片(Nano Sheet)堆疊關鍵技術,及EUV運用經驗,將能使良率提升更順利。
因此不少法人預期,若臺積電2納米在2023年即能投產,三星恐怕也很難實現彎道超車的計劃。就目前臺積電所公布的制程推進現況來看,采用EUV的5納米良率已快速追上7納米,顯見臺積電在良率提升上的底蘊,甚至有業界人士預期風險試產良率即可到9成。三星雖提前量產3納米GAA,但在性能上未必能壓過臺積電,而GAA良率上的落差可能也不會如預期般明顯,且據傳2納米背后還有蘋果的研發能量支持。
不過未來半導體制程將會更具競爭,不僅是三星,英特爾的SuperFin技術也不可小覷,雖然納米節點時程落后,但實際性能并不算差。早有輿論認為,臺積電及三星的制程競逐,很多只是數字游戲,而英特爾其實相對踏實,就實際電晶體密度等指標來看,新的英特爾10納米強化版已接近臺積電5納米,是非常大的單一節點升級。
只要英特爾也敢忍痛殺價,SuperFin仍然很有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就如同三星8納米已打出成績一般,臺積電雖然還占有優勢,但仍不能輕敵。目前臺積電已表示,未來2納米研發生產將落腳新竹寶山,將規劃建設4個超大型晶圓廠,將成為下一輪半導體大戰主力。
高通驍龍875將采Cortex X1超大核心,三叢集性能提升令人期待之前,蘋果在新品發表會上,雖然沒有發表新一代的iPhone。不過,預計在新一代iPhone及iPad Air上將搭載的A14 Bionic處理器則是正式亮相。因為,受惠于臺積電5納米制程技術,使得A14 Bionic處理器較上一代的A13 Bionic處理器性能提升30%,電晶體數量達到118億個。而因為A14 Bionic處理器的正式登場,也讓許多消費者開始期待,新一代非蘋陣營的高通驍龍(Snapdragon)處理器將會有甚么樣的性能表現。
日前,就有外媒指出,新一代的高通驍龍875處理器將采“1+3+4”的三叢集架構,其中將采用Arm日前新推出的Cortex X1超大核心,使得性能提升狀況讓人期待。
報導指出,這將會是高通8系列旗艦型處理器當中第一顆整合5G基帶芯片的高通驍龍875處理器,將采用三星的5納米制程來生產。而其中的核心設計,將是“1+3+4”的三叢集架構。也就是1個超大核心搭配3個大核心、以及4個效能核心的設計。而在超大核心的部分,將采用Arm日前新推出的Cortex X1超大核心。而3個大核心方面,則是采用與Cortex X1同時發表的Cortex-A78核心。根據Arm之前官方所公布的資料顯示,Cortex X1的超大核心較上一代的Cortex-A77大核心性能高出30%,也較Cortex-A78大核心性能高出22%,而采用Cortex X1超大核心預計就是要提升整體處理器的性能。
事實上,高通自驍龍855處理器開始,就已經在8系列的旗艦型處理器上導入了“1+3+4”三叢集架構。以當前高通的驍龍865單芯片處理器為例,它采用的就是1個Cortex A77超大核心+3個Cortex A77大核心+4顆Cortex A55能效核心的架構設計。但相較于新一代的驍龍875而言,驍龍865的超大核和大核心均為Cortex A77,只是高通將驍龍865的Cortex A77超大核心的運算時脈提升,就成了超大核心來運作執行。如此,對比采用全新設計超大核心Cortex X1的驍龍875處理器來說,則未來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將可以期待。
而雖然,高通驍龍875處理器的性能將較上一代有所提升。不過,因為在預計整合進高通驍龍X60 5G基帶芯片,而且采用新核心架構的情況下,則預計價格也將會再創非蘋陣營處理器的新高,屆時就看效能與價格的取決條件上,消費者能否接受了。只是,過往高通驍龍新一代旗艦型處理器都會在年底前發表,而次一年的第1季就會有終端產品的推出。但是在2020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屆時是否能夠準時登場,則還必須持續注意。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