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LED的結構及發光原理 50年前人們已經了解半導體材料可產生光線的基本知識,第一個商用二極管產生于1960年。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置于一個有引線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結構圖如下圖所示 發光二極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組成的晶片,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有一個過渡層,稱為p-n結。在某些半導體材料的PN結中,注入的少數載流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自從1968年第一批LED開始進入市場以來,至今已有30多年。隨著新材料的開發和工藝的改進,LED趨于高亮度化和全色化。氮化鎵基底的藍色LED的出現,更是擴展了LED的應用領域。目前LED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大屏幕彩色顯示、照明燈具、激光器、多媒體顯像、LCD背景光源、探測器、交通信號燈、儀器儀表、光纖通信、衛星通信、海洋光通信以及圖形識別等,但目前還主要是用于照明和顯示。
LED是由超導發光晶體產生超高強度的燈光,它發出的熱量很少,不像白熾燈那樣浪費太多熱量,不像熒光燈那樣因消耗高能量而產生有毒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半導體制造商ROHM株式會社最近開發出亮度約為老式模制產品1.5倍的、帶有反射器的芯片LEDSML-M1、SML-T1系列新產品。SML-M1、SML-T1系列雖然采用小型規格尺寸封裝,但由于裝有反射器使橫向的光經過反射后集中向上,有很強的聚光性。所以,本新產品系列射向正上方的亮度高,約為老式模制產品的1.5倍。老式模制產品:SML-D12D8W為100mcd,帶有反射器的LED:SML-T12D8T為160mcd(發橙色光,IF=20mA情況下)。
以前帶有反射器的封裝因為粘合反射器時會發生間
- 關鍵字:
半導體 ROHM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 Vishay推出采用CLCC-6扁平陶瓷封裝的第一個高強度黃色、淡黃色及白色功率SMDLED系列,該系列LED具有40K/W或60K/W的低熱阻以及2800mcd~9000mcd的高光功率,主要面向對熱敏感的應用。
憑借僅0.9mm的超薄厚度,VLMK62,VLMY62,及VLMW62器件的CLCC-6扁平陶瓷封裝允許使用額外電流驅動,以實現最大光輸出,同時可保持最長50,000小時的較長使用壽命,從而使它們在熱管理為關鍵考慮因素的應用中成為理想光源。
這些新型LED專門針對汽車與運輸、消
- 關鍵字:
Vishay CLCC-6 LED 封裝
- 未來很“光明”
“我們應該算是非常幸運的,選擇了一個具有無限‘光明’前景的職業。”山東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管芯部主任夏偉博士說,“光電子技術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之一,是繼微電子技術之后迅猛發展的又一高新技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潛力。”
近年來,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全世界各個國家都迫切希望應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半導體照明作為新型高效固態光源將成為人類照明史上繼白熾燈,熒光燈之后的又一次飛躍,引發第三次照明革命。業內普遍認為,如同晶體管替代電子管一樣,半導體燈替代傳統的白熾
- 關鍵字:
LED 半導體 MOCVD 發光二極管 LED
- 目前95%的手機都采用了LED來作為背光燈,但是隨著行業需求已經有所下降,LED的出貨量增長速度將會放慢,今年全球LED的出貨量相比上年增長了9.1%,而明年的增長幅度為10%。市場分析師認為LED的出貨量增長主要受到白牌(white-box)手機市場的影響,從2006到2010年,白牌手機的年復合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達到了25%,僅僅在中國市場,今年就有4000萬到6000萬臺白牌手機出貨,盡管這并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但是仍然值得我們關注。
- 關鍵字:
LED 背光燈 手機 發光二極管 LED
- 對于中國打印機市場而言,2007年是撲朔迷離的一年,這種境況可能要持續到2008年,乃至2009年。盡管全球IT產業都處于低潮,但事前人們對2007年打印機市場卻普遍表現出謹慎樂觀的預計。而結果卻表明,事前被認為是明日黃花,以致于媒體都懶得一提的針式打印機卻茁壯成長,煥發第二春,針打必死的預言者又成為球王貝利的烏鴉大嘴;而產業的升級讓激光打印市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四射,競爭的慘烈讓這個市場充滿了變數……值得一提的是,LED陣營在市場的搏殺中初露崢嶸。
針式打印機是打印機的先驅。在很長的時期內,世界
- 關鍵字:
打印機 LED OKI 消費電子
- 表面粘著型LED的出現是在1980年初,是因應更小型封裝和工廠自動化而生。初期廠商裹足不前,主要因素是表面粘著LED最早面臨的問題是無法完成高溫紅外線下焊錫回流的步驟。LED的比熱較IC低,溫度升高時不僅會造成亮度下降,且超過攝氏100度時將加速組件的劣化。LED封裝時使用的樹脂會吸收水分,這些水分子急速汽化時,會使原封裝樹脂產生裂縫,影響產品效益。在1990年初,HP和Siemens Component Group合作開發長分子鍵聚合物,作為表面粘著型LED配合取放機器的設計,表面粘著型LED到此才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如今,眾多的便攜電子產品均需要背景燈LED驅動器解決方案,其具有以下特性:直流控制、高效率、PWM調光、過壓保護、負載斷開、小型尺寸以及簡便易用。本文將探討每種LED驅動器的特性以及實現這些特性的方法,最后將說明具備每種特性的典型電路。 直流控制
LED是由電流驅動的器件,其亮度與正向電流呈比例關系。有兩種方法可以控制正向電流。第一種方法是采用LED V-I曲線來確定產生預期正向電流所需要向LED施加的電壓。其實現方法一般采用一個電壓電源和一個鎮流電阻器。圖1說明了這種方法。如下所述,此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一、引言 LED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20世紀70年代,最早的GaP、GaAsP同質結紅、黃、綠色低發光效率的LED已開始應用于指示燈、數字和文字顯示。從此,LED開始進入多種應用領域,包括宇航、飛機、汽車、工業應用、通信、消費類產品等,遍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千家萬戶。到1996年,LED在全世界的銷售額已達到幾十億美元。盡管多年以來LED一直受到顏色和發光效率的限制,但是由于GaP和GaAsPLED具有壽命長、可*性高、工作電流小、可與TTL、CMOS數字電路兼容等許多優點,因而一直受到使用者的青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LED背光采用發光二極管作為背光光源,是未來最有希望替代傳統冷陰極熒光管的技術。發光二極管由數層很薄的攙雜半導體材料制成,一層帶有過量的電子,另一層則缺乏電子而形成帶正電的空穴,工作時電流通過,電子和空穴相互結合,多余的能量則以光輻射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通過使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可以獲得不同發光特性的發光二極管。 目前已經投入商業應用的發光二極管可以提供紅、綠、藍、青、橙、琥珀、白等顏色,色域也非常寬廣,能夠達到NTSC色域的105%,這為液晶電視的色彩提升提供了保障。今年5月在波士頓舉辦的SID20
- 關鍵字:
LED 顯示技術
- LED用熒光粉尚待創新 近年來,在照明領域最引人關注的事件是半導體照明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日亞化學公司的Nakamura等人經過不懈努力,突破了制造藍光發光二極管(LED)的關鍵技術,并由此開發出以熒光材料覆蓋藍光LED產生白光光源的技術。半導體照明具有綠色環保、壽命超長、高效節能、抗惡劣環境、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響應快、工作電壓低及安全性好的特點,因此被譽為繼白熾燈、日光燈和節能燈之后的第四代照明電光源,或稱為21世紀綠色光源。美國、日本及歐洲均注入大量人力和財力,設立專門的
- 關鍵字:
LED 熒光粉知識 顯示技術
- HT1632為內建顯示內存的LED面板驅動IC,支持驅動32x8點及24x16點之分辨率,若應用點數需更高,HT1632也支持串接擴充之功能。適用于健身器材、電子鏢靶、萬年歷、訊息顯示及數字時鐘等應用。
其內含顯示內存,內存的數據會直接對應到顯示畫面,可增加使用者在編寫程序時的便利性,同時其傳輸接口同HT1622,對于已習慣HT162x LCD系列的使用者,可節省程序開發時間。
HT1632的工作電壓為2.4V~5.5V,采用52QFP封裝,具有16階PWM亮度調節功能及內建256K RC
- 關鍵字:
HOLTEK LED IC 模擬IC
- 近年來,發光二極管(簡稱LED)的發展已取得巨大進步:已從純粹用作指示燈發展為光輸出達100流明以上的大功率LED。不久之后,LED照明的成本將降至與傳統冷陰極熒光燈(簡稱CCFL)類似的水平。這使得人們對LED的下述應用興
- 關鍵字:
熱敏電阻 用作 LED PTC 失靈 防止 高溫 有效
- 據市場調研公司IMSResearch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作為汽車白熾燈泡、鹵素燈及氙氣燈的替代品,LED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IMSResearch預測,外部照明方面的應用,將推動2010年汽車LED市場從2006年的6.5億美元上升到13億美元。
目前LED主要用于汽車內部,充當如儀表盤和顯示器背光,以及各種指示燈。IMSResearch的分析師及上述報告作者JamieFox表示,在白天駕駛照明(DRL:DaytimeRunningLight)等應用的推動下,預計2013年來自外部燈泡的LED銷
- 關鍵字:
LED 儀表盤 背光 傳感器 執行器
led power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led power!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led power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led power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