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2.1 項目名稱及摘要:
基于fpga二維小波變換核的實時可重構電路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為可進化設計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模板。FPGAs 提供了一個硬件環境 ,這個環境 可將邏輯物理實現和 布線資源 按照為了特定功能所配置的比特流而重新組織構建起來。 RTR設計工具 繞過傳統的fpga綜合以及比特流生成過程 使可進化設計成為可能. JBits工具套裝 就為在Xilinx 的Virtex系列和4000系列設備上進行RTR設計提供了一個設計環境。
這個項目旨在利用J
- 關鍵字:
fpga 小波變換 IP核
- 管腳是FPGA重要的資源之一,FPGA的管腳分別包括,電源管腳,普通I/O,配置管腳,時鐘專用輸入管腳GCLK等。
(1)電源管腳:
通常來說: FPGA內部的電壓包括內核電壓和I/O電壓。
1.內核電壓:即FPGA內部邏輯的供電。通常會較I/O電壓較低,隨著FPGA的工藝的進度,FPGA的內核電壓逐漸下降,這也是降低功耗的大勢所趨。
2.I/O電壓 (Bank的參考電壓)。每個BANK都會有獨立的I/O電壓輸入。也就是每個BANK的參考電壓設定后,本BANK上所有I/O的電平
- 關鍵字:
FPGA GCLK
- 首先依次回答上篇提出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何避免狀態機產生lacth 示例如下,通過在always(*)語句塊中,添加默認賦值,ns_state = cs_state;
always@(*)
ns_state = cs_state;
case(cs_state)
idle :
if(start)
ns_state = op1_state;
op0_state :
if(op0_over)
ns_state = op1_state;
- 關鍵字:
FPGA 狀態機
- 本質上說,FPGA的模塊設計就是將輸入轉化成想要得到的輸出結果。而除了某些簡單模塊,即在當拍內完成,即將輸入進行邏輯操作后,再輸出。(如簡單加法器等)。其余大部分的設計需要通過時序邏輯和組合邏輯混合實現,時序邏輯帶來就是延遲起效的問題,舉例說,如實現某個信號(start)起效后,接下來五個周期需要分別進行五種操作,分別是op0,op1,op2,op3,op4 等等。如何進行控制,這就是每個工程師要面對的問題。
對于簡單控制,分別可以采用計數和移位寄存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對于較為復雜的控制,則需
- 關鍵字:
FPGA 狀態機 計數器
- 如果在FPGA設計中,需要多端口,大數據量的交換,那么交換矩陣則是一個不錯的實現方案。交換矩陣使用的目的主要有幾個,一,靈活的端口轉發。通過交換矩陣靈活實現數據流的靈活交換,減少外部負責控制。 二,高效的轉發效率,交換矩陣能夠實現通常單一總線不能達到的轉發效率,滿足高吞吐量的系統的需要。三,系統設計以交換矩陣為中心,便于IP集成和模塊復用。
交換矩陣的實現方案較為復雜,最早的交換沿襲了共享總線式的架構,因此對于某個端口需要傳輸,則其他端口只能阻塞,等待總線空閑后再進行傳輸。而交換矩陣則是一個全互
- 關鍵字:
FPGA 交換矩陣
- 凌力爾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推出 3A 微型模塊 (µModule®) 降壓型穩壓器 LTM4623,該器件采用超薄 1.8mm 扁平 LGA 封裝,占板面積僅為 6.25mm x 6.25mm。加上焊膏后,該封裝高度低于 2mm,可滿足很多 PCIe (高速外設組件互連)、面向嵌入式計算系統 AdvancedTCA 載波卡的 Advanced Mezzanine Card (AMC) 等的高度限制。占板面積小和高度扁平能使 LTM
- 關鍵字:
凌力爾特 LTM4623 PCB
- 研究了以太網在多核系統中的數據通訊,設計了以太網IP核到MPSoC網絡資源的硬件接口。闡述了設計中各模塊的實現功能和設計方法,通過仿真和FPGA驗證結果表明,以太網接口數據通訊具有實時和高吞吐率。實現了多核系統與網絡數據的信息傳遞,硬件設計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網絡通信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以太網技術經歷了10 Mbit·s-1到10 Gbit·s-1的發展歷程。當前電子設備網絡化、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片上多核系
- 關鍵字:
MPSoC 以太網 FPGA
- 東亞地區長程演進計畫(LTE)設備需求,驅動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業者營收攀升。2014年中國大陸及臺灣陸續啟動LTE商轉,帶動龐大的LTE設備購置及基礎建設投資潮,深耕通訊領域有成的FPGA業者也趁著這波潮流搭上順風車,大發LTE財。
賽靈思(Xilinx)亞太區銷售與市場副總裁楊飛表示,中國大陸于2013年底發放LTE營運牌照后,業界都在引頸期盼這個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將為LTE供應鏈帶來一波新氣象;果不其然,2014年中國大陸三大電信營運商陸續啟動LTE商轉,加上臺灣LTE網路也隨后開
- 關鍵字:
Xilinx FPGA LTE
- 因應網路速度的提升與資料呈現暴炸性的成長,資料中心無疑是IT領域下一波決戰的主戰場,這從網路服務業者,如Google、臉書與亞馬遜近期的動作來看,就能窺見端倪。
?
Xilinx亞太區銷售及市場副總裁楊飛
就晶片供應商而言,過去一直以來,大多都是CPU與GPU業者扮演主導角色,如今FPGA(可編程邏輯閘陣列)業者們,也對該應用領域有相當積極的動作。Xilinx亞太區銷售及市場副總裁楊飛便表示,伺服器業者們都在思考如何降低功耗的問題,再加上伺服器或是資料中心本身也都會
- 關鍵字:
Altera FPGA GPU
- 3D打印技術充滿無限想象,由于產品已陸續突破材料、噴頭與設計藍圖等瓶頸,工程師成功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PCB電路板,UL產業發展經理陳立閔表示,下一步3D打印將以堆疊制造的優勢打印出3D IC產品。
陳立閔表示,紐約大學理工學院工程師已導電墨水并將電路元件擺在電路圖相對應位置后,藉由3D打印機打印出首款PCB板,生產制造成本2美元,大量生產后將具有競爭優勢,隨著工程師積極投入3D打印制造,下世代殺手級制造將是3D IC產品。
陳立閔表示,3D打印已由生產裝飾品進階到生產功能性元件,目前國美
- 關鍵字:
3D打印 PCB
- 針對傳統管道漏磁檢測器檢測精度的不足,提出了新式的基于FPGA的高精度管道漏磁檢測系統設計,以適應813mm管徑的管道檢測任務。主要介紹了系統邏輯設計,實現了多達400路傳感器漏磁檢測信號的采集與存儲。該設計融合了多種總線協議,可有效解決管道漏磁檢測中的采集速率、功耗和精度的問題。經實驗驗證,方案切實可行,為設計高精度管道漏磁檢測系統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基于FPGA的多傳感器管道內漏磁檢測系統.pdf
- 關鍵字:
FPGA 傳感器
- 摘要:隨著集成電路產業的迅速發展,集成電路設計的安全性越來越受重視,電路設計盜用等知識產權(IP)侵權行為嚴重損害了設計者和消費者的權益,阻礙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本文提出了一種有效保護IP核的方法,通過設計一個保護電路,控制功能電路運行結果的輸出,在消費者未取得合法授權時,功能電路無法正常工作,從而達到了保護電路的目的。本文將該保護方法運用在實際的電路上,進行仿真并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引言
隨著片上系統SoC的迅速發展,IP復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嚴重,危害了設計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 關鍵字:
IP核 FPGA 寄存器 IP固核 RDY 201412
- 摘要:制造業革命需要大量的工業機器人、PLC、電機,FPGA及模擬芯片廠商需要因應新的工業需求,推出新型的芯片或模塊解決方案。
機器人需要新型芯片及模組
世界機器人市場
現代工業正逐漸由“工業自動化”向“工業智能化”邁進,傳統制造業正開啟“智”造之門。實現工業智能化需要更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工業以太網、更高精確度的運動控制技術以及馬達控制解決方案等,機器人就是綜合體現這種智能化的設備之一。
據統計,世界機器人
- 關鍵字:
機器人 以太網 FPGA PLC 201412
- 隨著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在圖像處理,通信和多媒體等很多領域中,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算法的提出,使得數字信號處理的運算時間上面縮短了好幾個數量級。因此對FFT算法及其實現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FFT算法及其實現方法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是一種可編程使用的信號處理器件,其運算速度高,內置高速乘法器可實現復雜累加乘法運算;同時其存儲量大,無需外接存儲器就可實現大量數據運算;而且算法實現簡單,通過VHDL編程語言可輕松實現功能開發,縮短了
- 關鍵字:
FPGA FFT
- 開創性FPGA軟件供應商Plunify® Pte. Ltd.今日宣布,從早期風險資本投資公司Lanza techVentures獲得一輪融資。
此次所獲投資將被用于發展Plunify的銷售和技術支持渠道,擴展其市場團隊,以推動專用于FPGA設計的InTimeTM時序收斂加速軟件。Lanza techVentures總經理Lucio Lanza將成為Plunify董事會的一員。Lanza techVentures的自由合伙人Mark Templeton將擔任公司顧問。
Lanza t
- 關鍵字:
FPGA Plunify 時序收斂
fsp:fpga-pcb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fsp:fpga-pcb!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fsp:fpga-pcb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fsp:fpga-pcb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