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傳感測試技術正朝著多功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無線化的方向發展。自組織無線傳感器網絡(Self Organiz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為新興技術,是目前國外研究的熱點,其在軍事、環境、健康、家庭、商業、空間探索和災難拯救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早在 2003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經斥巨資來支持這方面的研究,并且出現了一些致力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公司,其中Crossbow公司已推出了Mica&nbs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引言 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中,每個傳感器節點都具有無線通信功能,各個測點的傳感器單元,對此處的參數進行測量,并組成一個無線網絡,將測量數據通過該網絡以無線方式傳送到監控中心。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與傳統的有線傳感器網絡相比,具有耗資小、安裝方便、維護和更新費用低等優勢,非常適合用于對布線困難的區域、人員不能到達的區域和一些對臨時場合的狀況進行遠程監測,如大型建筑的健康狀態監測、空間探索、災害預測、獲取敵方戰場信息等,也因此成為國際上的前沿熱點研究領域。 針對環境及結構狀態監測,我們設計了一種無線傳感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引言 以傳感器和自組織網絡為代表的無線應用并不需要較高的傳輸帶寬,但卻要求具有較低的傳輸延時和極低的功率消耗,使用戶能擁有較長的電池壽命和較多的器件陣列。IEEE802.15.4/ZigBee標準把低功耗、低成本作為主要目標,為傳感器網絡提供了互連互通的平臺。目前基于該技術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研究和開發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簡介 IEEE802.15.4規范是一種經濟、高效、低數據速率(<250kbps)、工作在2.4GHz和86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引 言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傳感器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互聯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應用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技術有許多種(如藍牙技術、紅外技術和超帶寬無線通信技術等),推動了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發展。但是,在家庭控制、醫療護理和工業監測應用中不需要很高的帶寬,需要的只是低延遲、低功耗;而如果使用現有的、過于復雜的無線通信技術,將非常耗電,占用過多的計算和通信資源。為滿足上述要求,ZigBee技術應運而生。ZigBee技術是一種具有統一技術標準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把低功耗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引言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微型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網絡,傳感器網絡具有分布式處理帶來的監測高精度、高容錯性、大覆蓋區域、可遠程監控等眾多優點,成為近期國際上網絡研究的重要熱點之一。 無線傳感器網絡微型節點是一次性的,要求節點成本低廉和工作時間盡可能長。無線傳感網絡中不應該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在遠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無線數傳模塊實現數據傳輸的方法。對設計時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并給出了無線數傳模塊與PC機串行通信的軟件實現思路。關鍵詞 無線數傳;協議;串行口通信 現代世界是一個信息世界,信息的獲取傳輸也逐步從有線過渡到無線。隨著無線通信事業的發展,無線傳輸這一技術越來越多的為人們所熟悉,相應的產品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無線抄表、數字圖像傳輸、小區傳呼、工業數據采集、非接觸RF 智能卡、安
- 關鍵字:
串行口通信 通訊 網絡 無線 無線數傳 協議 模塊
- 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是典型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軍民兩用戰略高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GF軍事、國家安全、環境科學、交通管理、災害預測、醫療衛生、制造業、城市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無線傳感器網絡(WSNs)是由許許多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無線傳感器節點組成,每一個傳感器節點由數據采集模塊(傳感器、A/D轉換器)、數據處理和控制模塊(微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塊(無線收發器)和供電模塊(電池、DC/AC能量轉換器)等組成。近期微電子機械加工(MEMS)技術的發展為傳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可能
-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 論述EPA通信協議在IEEE802.11b無線局域網中的開發和應用;重點介紹在Linux系統中無線網關和無線現場設備的開發,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EPA通信的無線測控系統。
- 關鍵字:
無線 系統 11b IEEE802 EPA 協議 基于
- 摘要: 給出了基于Hammerhead實現單芯片GPS接收機的硬件設計,給出射頻PCB設計方案。關鍵詞: GPS接收機;Hammerhead;射頻
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統)發展到今天,其用途越來越廣泛,而技術的進步和用戶需求也不斷推動GPS系統的增強。目前美國正在致力于GPS Block II系統的現代化和“GPS - III”計劃,旨在全面改善GPS的生命力、精度、可用性、完好性、靈活性和安全性。GPS用戶端設備也處于不斷升級和發展之中。從接收機的結構來看,隨著VLSI(超大規模
- 關鍵字:
0706_A 雜志_設計天地 通訊 無線 網絡 無線 通信
- 摘要: 通過現場總線CAN-bus,可以將多達數十臺的中/小型PLC聯網,構成一個智能PLC網絡;同時,主控制器可以與指定的遠程PLC實現遠程配置、控制通信,以及實現組態環境中的應用。關鍵詞: PLC;CAN-bus;CAN232MB轉換器;PC-CAN接口卡
PLC特點與PLC網絡可編程控制器(PLC)是一種數字控制專用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可修改的程序存儲器儲存指令,執行諸如邏輯、順序、計時、計數與演算等功能,并通過模擬和數字輸入、輸出等功能組件,控制各種機械或工作程序。長期以來
- 關鍵字:
0706_A 雜志_設計天地 通訊 無線 網絡 無線 通信
- 6月12日,相關專家透露,曾引起巨大轟動的南方各地違規搭建的WCDMA試驗網部分將改造成TD-SCDMA網絡,相關機構正在研究這種網絡改造的技術問題。 WCDMA網將改造成TD網 在該日舉行的“2007 3G室內覆蓋研討會”上,相關專家透露,在廣州、深圳、廈門等地已經進行了WCDMA覆蓋的,現在要把它改造成TD-SCDMA網絡。 此前的去年,有專家上書信產部,狀告部分運營商在廣東、湖南、江西等地悄然搭建WCDMA試驗網,屬于“違規”行為。后來傳出消息,信息產業部叫停上述各地WCDMA試驗網,按照
- 關鍵字:
TD網 WCDMA 通訊 網絡 無線
- 近日,信息產業部發布了涉及CDMA2000、WCDMA、TD-SCDMA等三大3G技術的130項推薦性通信行業標準。該系列標準已下發至各地信息產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有關研究設計單位和六大電信基礎運營商。
此前,信產部已經確認WCDMA和CDMA2000這兩個國際3G標準為我國通信行業標準,此次制定的130項推薦性通信行業標準是針對三大3G標準確定的具體細則。130項行業標準的頒布,為3G標準的本土化確定了路線圖,也掃清了3G商用道路上的一個障礙,標準頒布之后,運營商和設備商
- 關鍵字:
3G行業標準 通訊 網絡 無線
- 截至今年,我國移動通信已經開通20年了,各大通信企業、政府部們以及媒體都在通過各種形式慶祝我國移動通信20年的大發展,更多的筆墨和贊美都集中在我國移動通信運營市場的發展上,筆者認為,在電信設備制造商的發展上,經過近20年的技術引進和近10年的自主開發,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通信制造業體系,在總體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上均已進入世界前列。 尤其是在移動通信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生產方面,在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中逐步涌現出上海貝爾、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技術、東方通信等一批生產已形成相當規模、具有較
- 關鍵字:
電信設備 通訊 網絡 無線
- 部分國產手機廠家也研制出基于韓國手機電視標準T-DMB的手機,并準備通過信產部的認證。中國手機電視標準最終比拼的還是產業鏈的成熟度,能否迅速整合產業鏈,并催熟產業鏈,已成為CDMB的關鍵。CDMB產業基地貫穿標準制定、產品檢測、終端整機設計和多媒體內容提供商整個產業鏈。誰能迅速整合更成熟的產業鏈已成為手機電視標準競爭的新焦點。 在廣電拋出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CMMB)組織“基礎專利兩年免費,免費期過后也僅1元使用費”之后,《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標準化協會多媒體通信廣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稱“通信廣播標
- 關鍵字:
CDMB 天津 通訊 網絡 無線
- 關于電信重組的各種版本花樣百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電信重組,勢在必行。 就電信重組來說,最不想重組的,最希望拖延重組時間的恐怕是中國聯通。電信業有點風聲,中國聯通就始終處于各種旋渦中,圍繞著中國聯通未來的種種猜想接連不斷。中國聯通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打破電信壟斷而誕生的一支新軍,從中國聯通成立之日起,國家就賦予了中國聯通許多新的職能,從電信業務的豐富性來講,中國聯通是一家全業務的電信運營商,經營著電信的所有業務,而且在移動通信建設上還承擔著兩個網絡的建設(GSMA/CDMA);在電信資費上,中國
- 關鍵字:
電信重組 通訊 網絡 無線
無線介紹
WIFI相關簡述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準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后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