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 文章
最新資訊
- 德州儀器與 ItTIam Systems 共同宣布將通過 TI 授權軟件供應商 (ASP) 提供多款音視頻編解碼器,進一步豐富了 TI 的 eXpressDSP™系列數字媒體軟件產品,加速產品開發。全新編解碼器包括 H.264 主類 (MP) 編碼、WMV9 MP 編碼、MPEG-2 編碼、MPEG-4 高效簡類壓縮
- 關鍵字:
ItTIam 編解碼器 德州儀器 消費電子 音視頻 消費電子
- 據報道,印度政府計劃為該國全體居民提供2Mbps的免費寬帶服務,BSNL和MTNL兩家國營運營商將負責具體運作,這一計劃將于2009年實現。 易觀分析,印度政府從之所以推出全民的免費寬帶服務計劃,易觀國際認為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信息基礎設施的落后已日益成為制約印度軟件服務外包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目前軟件服務外包業已成為印度的支柱產業,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預計在2009年將有望超過50%并達到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美國的華盛頓
- 關鍵字:
摩托羅拉 消費電子 中國無線 消費電子
- 又一個手機電視標準將正式參加國家標準的角逐。中國標準化協會日前正式發布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電視標準CDMB,使目前國內正在推進的手機標準多達8個。 中國標準化協會多媒體通信廣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陳廣興表示,CDMB的核心技術為基于DAB的信道傳輸技術和基于AVS的信源編碼技術。其中,DAB技術是廣電總局正式頒布的行業推薦標準,AVS則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稱“國標委”)頒布的國家標準。CDMB將參與國標委對于手機電視標準的選擇。 CDMB標準由中國衛信控股有限公司、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郵電
- 關鍵字:
CDMB 電視標準 消費電子 中國手機 消費電子
-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臺式電腦的銷量預計會接近2000萬臺,筆記本電腦的銷量也會超過300萬臺,較2005年都有較大增長。活躍在中國電腦市場上的國內外品牌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經過幾年的爭奪,目前國內市場上本土電腦品牌以聯想為“老大”,國外品牌則是以戴爾、索尼等品牌為主導。對于這么多的品牌,消費者對它們的印象又如何呢? 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對于臺式機,喜歡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的人分別占三分之一,另有約三成的人表示自己沒有什么特別的偏向。這說明,在個人臺式電腦方面,國內
- 關鍵字:
個人筆記本 國外品牌 消費電子 優勢 消費電子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SDI、LG電子(LG Electronics)與LG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日前共同成立韓國顯示器產業聯盟(Korea Display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KDIA),將交互進行專利授權、互相進行采購,并在產品研發進行合作,外界解讀將對臺灣地區面板廠造成影響,不過,三星近期出面表明,KDIA主要工作重心將擺在相關零組件與生產設備合作開發上,至
- 關鍵字:
KDIA LG 面板 三星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近日,Debiotech和意法半導體宣布雙方簽訂一份制造銷售獨特的微型胰島素注射泵的戰略合作協議。這個納米泵是一個基于微流控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的創新概念,設計原理是把一個微型注射泵安裝在一次性皮膚貼布上給糖尿病患連續輸注胰島素。這個納米泵將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新技術的可用性、治療效率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該產品的原創技術曾獲得2006年度瑞士科技獎,今天簽訂的協議使該技術更加接近產業化的目標。 胰島素注射泵療法或者連續皮下注射胰島素(CSII)可以替代一天必須輸注幾次胰島素的單獨注射法,
- 關鍵字:
Debiotech 消費電子 醫療 意法半導體 醫療電子
- 藍色巨人要減肥了。5月2日,IBM宣布將裁減1315個服務部門的職位,這些職位原來大部分都在美國。其實,早在4月17日發布第一季度財報時,IBM首席財務官馬克
- 關鍵字:
IBM LEAN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手機牌照政策的放寬,讓一部分有實力的手機廠商有了“轉正”渠道,使國內手機市場增加了不少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受洋品牌與黑手機“欺壓”已久的國產手機品牌面對新出現的競爭對手,更必須想辦法維護自己的地盤。這預示著2007年的國內手機市場,注定是一個腥風血雨的江湖…… 近年來,依賴渠道和低成本優勢的國產手機廠商,并沒有在日益擴大的低價手機市場占據更多的份額。而面對新興的2.5G多媒體手機市場帶來的第二次換機高峰,一向了解本地市場和熟悉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某些國產廠商,也連連失利。 &n
- 關鍵字:
國產手機 無間道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2007年4月宣布提前退休的中國惠普公司總裁孫振耀,很可能是中國市場上經歷變革最多的總裁。在惠普的20多年里,他總共換了10個職位,與19位不同的老板共事,經歷過七八次重大的組織變革(包括分拆安捷倫和購并康柏);這還不算,中間還要加上全球和中國IT市場的大起大落,以及10多年前中國惠普從一個國企向跨國公司的脫胎換骨的蛻變。如果再加上職業早期,他從工程師向銷售的轉行,他的變革履歷表就更長了。 “我覺得自己的運氣挺好的,因為有機會經歷這些東西。”對自己職業生涯中如此多批次、多維度的變革,孫振耀這樣評價說。 1
- 關鍵字:
惠普 孫振耀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蘇寧電器(002024.SZ)儼然是個“造富工廠”,在完成股改后,蘇寧電器上億元身家的女富豪就已“造”出兩位。繼原第四大股東趙蓓套現逾8億元后,現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陳金鳳也已累計套現逾8億元,而陳金鳳持有的剩余蘇寧電器股票市值更是高達37億元。 蘇寧電器今日公告顯示,陳金鳳近日通過深交所再次掛牌出售約1540萬股蘇寧電器股票。按平均出售價格30.09元/股計算,此次陳金鳳共套現6.02億元。 此前,陳金鳳已出售蘇寧電器股票1450萬股,占蘇寧電器總股本的1.01%,平均價格為18.57元/股,共計套現2.6
- 關鍵字:
蘇寧 消費電子 造富 消費電子
- 正當平板電視的“土洋之爭”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期,深康佳(000016.SZ,下稱“康佳”)17日突然宣布更換彩電業務內外銷的掌舵人。穆剛接替葉濤出任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總經理,負責彩電內銷;牛偉東則接替楊國和出任香港康佳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康佳的外銷。 康佳集團董秘、新聞發言人肖慶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確認,康佳上周四已在內部下發了正式任命通知。 有業內人士猜測,葉濤與侯松容(康佳集團董事長)在戰略方向上的看法不一致,可能是這次調整的原因之一。半年前,坊間就已經有穆剛接替葉濤的傳聞,當時穆剛是營運管理中心
- 關鍵字:
康佳彩電 消費電子 戰略分歧 消費電子
- 據國外媒體報道,聯想將于5月23日發布2006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分析師預計,盡管從IBM收購的PC業務境況不佳,但聯想第四季度有望扭虧為盈。 聯想是中國第一大PC廠商,在本土市場一直有著出色的表現,但由于日本和美國業務表現不佳,聯想的業績受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分析師之所以預計聯想第四季度扭虧為盈,主要由于該公司這一階段計入的重組支出相對較少。不過,由于裁員1400人,以及將部分職位轉往薪酬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聯想將于2007財年第一季度計入5000萬美元到6000萬美元的支出。 除此之外,聯想還將面臨來
- 關鍵字:
第四季度 聯想 扭虧為盈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中國集成電路實施“趕超”戰略已久,但從商業角度來說,是否實現了趕超?本文以海外視角,鮮明地提出中國IC產業首先要解決市場環境下的生存問題。畢竟,存在了,才有機會合理。 高端應用:避免同國外企業肉搏 現階段,作為企業行為而言,我們應避免在計算、通訊等高端應用領域(如通用CPU、高速通訊芯片等)中同國外企業展開直接競爭。 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的力量還很弱小,還不具備同國外先進企業直接競爭的實力。 Intel公司2003年僅在R&D方面的投入就達42億美元,而我國整個集成電路行業去年的銷售額才351.4億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消費電子 中國 消費電子
- 中國是最大手機消費國,消費者一般一二年就會換一部手機。手機新技術和功能升級換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象紛紛推出的藍牙、GPS、MP4,手機電視功能等,3G的手機也進入成熟期。目前中國擁有巨大的手機制造市場,有60%以上的手機都是中國制造。近年先后有100多家手機生產企業加入中國市場,如何面對激烈競爭,規避投資風險,增加產能,提高投資效益等問題,成為手機產業鏈各個環節共同面對的問題。 目前中國手機生產商具有下述特點。第一是快,能夠迅速滿足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第二是競爭激烈,加大了投資風險;第三是投資大,一個生產
- 關鍵字:
東方 生產鏈 手機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電路
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相關帖子
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資料下載
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制造業供應鏈展覽會專欄文章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