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改變車內駕駛及乘坐體驗的概念或技術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出現在汽車領域,無論是一些科技小玩意還是像內置谷歌導航和街景的完整智能車載系統,甚至是盲點監控和語音控制,現在汽車的駕駛艙已經成為了科技廠商們發揮實力和創意的新戰場。
當然,雖然有些觀點認為過多的科技元素會導致駕駛員分心,但是許多技術在發揮作用的同時,都在盡全力盡量減小對駕駛者的干擾。這些不同的技術都在不斷讓我們調整著駕駛習慣,雖然其中一些還只是停留在概念階段,但是其中一些已經有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影響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也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適應。
虛擬前擋玻璃
也許現在一些中高端汽車上已經實現了抬頭顯示功能,但是像捷豹路虎這樣將整個汽車的前擋玻璃變成一塊巨大的顯示屏,即將所有虛擬信息都在上面顯示的還是非常讓人耳目一新。這種顯示屏能夠幫助司機進行路況追蹤。危險因素、速度、導航數據以及行車線都將投影到整個顯示屏上。捷豹路虎向外界展示了這種虛擬成像技術,它能夠為司機提供一種裸眼3D成像儀表盤,并以此來替代后視鏡。
事實上,捷豹路虎這種虛擬擋風顯示屏中的3D成像和手勢控制都是最新的減少司機注意力分散概念技術。這項技術將整個擋風玻璃當做一個顯示屏,因此司機在駕車過程中就不分散注意力,將目光集中于前方的路況。高質量的危險警示、速度、導航標志將投影到顯示屏上,對于司機來說,這種新技術能夠幫助他們顯示虛擬行車線:在擋風玻璃上出現的虛擬行車線將顯示在行車軌跡路線圖上,方便司機選取最佳路行車線,另外行車線顏色還會發生變,以提醒司機前方需要減速。
手勢識別
德國大眾公司已經表示,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率先在旗下Golf R Touch Concept車型上引入手勢識別功能。在這款車型上,大眾將汽車儀表盤用兩塊顯示屏代替,并且可支持手勢控制技術。手勢控制系統通過安裝在車頂的3D攝像頭來進行手勢的識別,當駕駛員觸摸一下車頂,那么天窗的控制顯示就會出現在中央顯示屏上,駕駛員從前往后滑動屏幕則可以開啟天窗,反之則關閉。另外,車內座椅也能采用手勢控制,只要輕輕揮手,中控臺的顯示屏會顯示出調整座椅的相關控制圖標,前排乘客就能輕而易舉地觸屏嗎屏幕調節座椅角度了。
不僅如此,信息系統的操作界面可以由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操作習慣進行定制。同時這套系統當然也可以與智能手機進行無縫連接。
凈化車內空氣
提到沃爾沃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頂級的安全性能,但是這家瑞典汽車廠商要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的承諾,在旗下最新款的XC90車型上,沃爾沃還配備了各種智能傳感器,其中就包括了可以實時檢測空氣中有害物質的裝置。
在XC90上,沃爾沃采用了的CleanZone系統,該系統主要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一種創新性解決方案來控制車內的空氣質量,為駕駛員提供一個更加健康舒適的駕駛環境。通過采用以上CleanZone系統的多功能空氣過濾系統可以有效的降低進入車內有害微小顆粒物的含量。
CleanZone多功能空氣過濾系統采用了更大的過濾容積,如此一來就可以更加有 效地去除更多的微小顆粒物和花粉。同時,其還配備了一層活性炭過濾層,通過該活性炭過濾層的應用可以更加有效的減少進入到車內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護車內人員的身體健康。
除了空氣過濾之外,還包括一個可以檢測進入車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傳感器系統。當以上車輛有毒物質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時,其會自動關閉車輛的進氣口減少有害物質進入車內。通過CleanZone多功能空氣過濾系統和有害物質傳感器系統的應用可以幫助車輛有效的降低車內以上有害物質的含量。
防刮蹭系統
同樣是來自捷豹路虎還推出了最新的Bike Sense防刮蹭系統,用以保障騎行者安全,防止汽車與騎行者發生碰撞。在汽車傳感器的幫助下,Bike Sense系統可以在自行車或摩托車接近汽車時,以燈光、聲音、振動三種方式來提醒汽車司機。
據悉,Bike Sense主要有三種應用場景。如果騎行者從汽車左側經過,那么左側的門框、A柱就會亮起燈光,左側的音響也會發出聲音,同時司機座椅左側還會產生振動,從而引起司機注意。而當汽車正等候行人或騎行者穿越馬路時,如果司機不小心踩到加速踏板,這時加速踏板會振動以提醒司機,并且處于無效狀態,直至危險解除。對于那些一些沒養成查看路況的人停車開門時,Bike Sense 能彌合這部分人的粗心。如果后方有自行車或摩托車駛來,司機在拉車門時,門把手會振動、亮光提醒。
物理按鈕的逐漸消亡
越來越多的新車型都開始逐漸減少傳統物理按鈕的使用,并且配備了支持多點觸控的觸摸中控屏(尤其是特斯拉更是配備了一塊17英寸的超大觸控屏)。沒錯,在儀表盤、中控臺上完全去除按鈕、旋鈕的日子已經不太遙遠了,而這也有利于整個汽車駕駛臺變得更加整潔簡單。
但是,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還是有許多疑慮。根據一些調查報告顯示,不管設計多么人性化、多么漂亮的界面,都需要駕駛者將目光從前方移動到屏幕上才能操作,比如開啟空調或調整導航等。相比之下,采用傳統物理按鍵布局的設計,讓駕駛者在長期熟悉后,可以無需將視線從前方路況上移走也進行操作,更加安全。
更靈活的座位調節
當汽車漸漸向無人駕駛方將發展后,對于車內座椅的調整空間也就更加靈活。比如最近大熱門的奔馳F015 Luxury概念無人駕駛汽車,就提出了四個座椅可任意旋轉的想法,甚至還可以直接躺下,方便車內乘客之間可以面對面的交流。
當然,既然座椅的方向可以任意調整,那么車內所有配套設施也要經過重新考慮。比如前排安全氣囊的位置、車內的布局以及自動化系統的調整。淡然,還要考慮到有些乘客在背向前進方向是,還會出現暈車的狀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