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遠距離夜視監控:激光夜視技術應用及其選型

        遠距離夜視監控:激光夜視技術應用及其選型

        作者: 時間:2016-12-09 來源:網絡 收藏

          激光夜視技術在中國出現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它屬于主動紅外夜視技術的一種,其原理是將激光點光源通過光學擴散,達到夜間照明的目的,其波長多在808、940、980nm,屬于近紅外光。系統采用高通光量的夜視鏡頭接收目標反射光成像,再用低照度的CCD攝像機采集圖像并輸出。照明系統、成像鏡頭、攝像機三者作為系統的核心部件,互相配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瓶頸都會導致整套系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十年來,激光夜視廠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家參數、價格也參差不齊,給客戶的選擇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對行業本身也有較大沖擊,激光夜視技術雖大有取代紅外LED燈的趨勢,但混亂的技術及市場狀態也導致客戶不敢貿然下決定使用,本文將從影響夜視距離及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幫助客戶更好的理解激光夜視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28559.htm

          絕大多數客戶打電話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你們的夜視產品能達到1000米嗎?大概什么價格?”不同的廠家可能給出的回答大相徑庭,夸張點說,甚至會有五到十倍的差價,這一定會讓客戶犯嘀咕,同樣的技術,怎么差距會如此之大?價格低的是不是技術不成熟,價格高的是不是“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宰人,事實上,每一個生產型企業都不會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家對夜視距離的理解和觀念存在差別。

          先看一個較為復雜的計算公式:

          上式中,R代表需要達到的夜視距離,θ代表激光擴散角度,f代表所選鏡頭焦距,D代表鏡頭的有效通光孔徑,f/D就是我們熟知的鏡頭的F值,Ed代表所選攝像機的靈敏度閥值,其余ε、ρ、τ、μ等分別代表照明系統透過率、目標漫反射系數、成像系統透過率、大氣衰減系數等很難由人為左右的參數。P為圖像清晰成像所需要的光強度,可折算為夜視照明情況下需要的激光功率。

          上式為理論計算數據,不可控參數取平均值,選用400mm,F3.6鏡頭,攝像機最低照度0.001LUX,看1000米,激光照明角度0.5度(照明直徑8米),理論計算得激光實際上只需要不到1.5W,也就是說,1.5W激光,完全可以照到1000米,并且成像,但只能呈現出類似“手電筒”的效果,如下圖:

          同樣一條路,下圖在成本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更換了配置,相信客戶會更認可如下圖看到的效果,效果差距如此明顯。

          不難想象,如果客戶需要看更大的范圍呢?前一種配置一定會更模糊,更暗,而后一種配置還可以在很大范圍內保持清晰的效果,如下圖:

        a

          由圖可見,在1000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上,清晰成像不成問題。其范圍,效果都不會和熱成像有很大差距,關鍵看各核心部件的配置及配合情況。我們認為,真正性價比高的產品,不應該理解成在極限狀態下,用最低的成本,達到客戶要看到的距離,而是合理配置系統的各個部件,使其完美的發揮自身所有優勢,在達到客戶要求的基礎上,真正為客戶需求考慮,發揮產品應有的功能。能看1000米的設備,在200米距離上,不但不能識別,反倒什么也沒法看,這樣的產品能算真正看到1000米嗎?

          從公式上,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到的是,激光的選擇,跟夜視距離的平方成正比,跟所選鏡頭F值的平方成正比,跟攝像機的靈敏度閥值成正比。而激光的擴散角,并不是我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它要完全根據所選鏡頭的視場角來設計,設計小了,會出現“手電筒”,設計大了,會出現大量光成平方狀的浪費,導致成本很高,但效果很不理想,除了三大影響效果的配件,實際使用上的操作也會大幅度的影響夜視效果,這就不得不提到系統的配合性問題,激光是否能夠跟鏡頭聯動,重點部位是否需要設定預置位,激光是否能夠同步預制位等等一系列技術問題都需要考慮,對于整套系統來說,云臺解碼器也有必要和攝像頭一起討論。在此,結合我們將近十年的激光夜視開發經驗,談一談如何真正做到“最具性價比”的配置,產品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我們能做到的,也僅僅是逐步的去發現更合理的配置方案。  問題一:客戶要看夜視1000米距離,需要用多大的鏡頭?

          目前行業里,比較被動的是根本沒有一個國家或行業的強制標準,這就造成了有的廠家用500mm鏡頭,報監控距離1000米,有的廠家用150mm鏡頭,同樣報監控1000米,價格相差5倍以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下表列舉了1000米以內的可能選用的所有焦距鏡頭的列表:

          如上表,監控距離同在1000米以內,鏡頭焦距從25mm到1320mm全覆蓋,表格中的數據為1/2CCD在各個不同距離的視場高度,(高度和寬度永遠為3:4),人的高度估測為1.7米。雖然沒有強制標準,但公安部有一個指導性文件,文件中建議人占屏幕四分之一比例可認定為“可識別”,人占屏幕十分之一比例可認定為“可發現”,而且這個文件沒有涉及到夜間環境,從道理上說,夜間效果肯定會比白天更差,做到極致,也才能達到這個標準。

          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可以隨時舉例探討客戶需求,比如說一個客戶談到了,“我想要200米識別人,500米左右發現人的設備”,200米識別人,需要在200米距離上看到6.8米的視場高度,人占四分之一,從表上可以看到,需要配置140mm左右鏡頭,500米發現,也就是在500米左右,視場高度17米,人占屏幕比例十分之一,對照表格,會發現用150mm鏡頭最為合適。兩者綜合考慮,推薦150mm左右鏡頭性價比最高,推薦小了,達不到客戶要求,推薦大了,造成成本的浪費。再打個比方,客戶要求看800米,價格盡量低,這時候我們只能考慮可發現距離了,800米處,視場高17米,選擇240mm左右鏡頭最為合理。如果說選擇了150mm鏡頭,800米處視場高25.6米,人占屏幕比例在1/15左右,假設客戶用14寸筆記本看,人的高度只在1.3cm左右,如果放到4屏顯示,人只占6.5mm高度,確實可以發現是個人,不過很難說是個能夠接受的效果。

          行業內的人都很了解,在品牌電動鏡頭里,焦距增大,價格可以說是急劇增長,從幾百到幾十萬的都有,這一塊稍微縮一些水,距離虛報一些,成本差距可能就是一倍甚至更多,如果客戶很了解其中隱情,那么,一方面可以真正達到自己想要的監控效果,再者可以真正引導這個市場,避免同樣的監控距離,差價出現差幾倍的現象。

          問題二:“兩個產品從圖像上看放大比率都差不多,怎么價格差距還是那么大?”

          前面提到的公式可以看出,系統搭配中,激光的選擇跟成像鏡頭的F(f/D)值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鏡頭的F值越小,需要的激光功率成平方關系遞減,F1.0的鏡頭,配合4W激光,和F2.0的鏡頭,配合16W激光效果基本上可以說是等同的,這就存在一個矛盾,究竟用F值低的大功率激光,還是F值高的小功率激光?哪種配置更好?哪種價格更好?

          上面兩圖焦距完全一樣,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到它們的差距。事實上,這個問題不要說客戶,就是激光夜視廠家都很難把握,最深切的體會是,拿幾家同樣焦距鏡頭同時測試,F1.8的“高端”鏡頭,怎么測效果都比不了F2.3的“低端鏡頭”,換句話說,不得不懷疑有虛標參數的可能,還有很多鏡頭,變焦過程中,圖像明顯由亮變暗,甚至有的會忽亮忽暗,在這里順便也可以提一下光軸跑偏的問題,有些廠家鏡頭,變焦過程中,不光明顯由量變暗,而且長焦在視頻中間的物體,到了廣角甚至會偏出屏幕,一段時間后,還可能出現不能變焦,不能聚焦等故障。這些情況不是參數上所能反映出來的東西,也不是所有客戶都清楚的,也許客戶只是看到不同廠家價格上的差距,但真正如果了解技術細節,相信會幫助客戶選擇到真正具備“性價比”的好產品,我們所能建議的,就只有盡量選擇如富士能、賓得、佳能等大品牌的鏡頭,畢竟品質和參數都有保證。這個原則定下來,選用多大激光也就迎刃而解了。  問題三:“都是同一家大品牌的鏡頭,怎么有1英寸?2/3英寸?1/2英寸?1/3英寸等等這么多不同的款式?價格上也是越大越貴?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鏡頭的問題,更多的是攝像機的問題,所以說越大越貴,其實也不會貴很多,大體都在同一數量級,主要就是講究一點,鏡頭要和攝像機相匹配。

        影響激光功率的一個因素是攝像機的靈敏度閥值,也就是平時我們老說的“你們用多少LUX的攝像機?”攝像機的這個參數從實際上來說,已經是有統一的標準,在現有技術下,CCD攝像機無外乎按檔次分為“星光級0.0001LUX”、月光級“0.01LUX”以及白天用的“0.1LUX”幾個檔次,公式可以看出來,激光功率跟攝像機最低照度閥值成正比,也就是說,攝像機照度差一個數量級,激光功率要求可能就是差十倍,而攝像機目前是成熟技術,月光級和星光級的攝像機差價遠不像10倍激光的差價那么大,因此,從性價比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推薦頂級的CCD攝像機,在三大核心部件里,它的成本是最低的,但也是最可能出現瓶頸的地方,攝像機差了,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安防電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太仓市| 阿合奇县| 新绛县| 侯马市| 岢岚县| 金乡县| 修水县| 宽城| 依兰县| 祁东县| 曲松县| 普兰县| 林西县| 葫芦岛市| 五台县| 金秀| 揭西县| 监利县| 肃宁县| 海兴县| 沾益县| 双牌县| 泰宁县| 平遥县| 曲水县| 许昌县| 温宿县| 正阳县| 巴楚县| 安徽省| 区。| 沂水县| 曲麻莱县| 济源市| 谢通门县| 大化| 共和县| 繁峙县| 鹤岗市| 香河县|